昨日,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解读港交所《战略规划2019-2021》时指出,在使用新科技方面,港交所将以试点方式循序渐进地探索包括区块链、云计算等在内的新科技应用,例如,港交所将在沪深港通的交易后分配中应用区块链技术。
这是我国香港地区拥抱区块链技术的体现之一。事实上,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方政府对区块链的支持态度均非常积极,其中,粤港两地都出台政策促进区块链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亦走在前列。而粤港澳大湾区纲要的出台,更会直接促进三地在区块链产业上的互通发展。
链塔智库研究院表示,未来大湾区区块链发展应着眼于以下方面:区域性区块链组织加强湾区合作,增强资源整合;增强区块链软实力,增强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贸易;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法律体系。
对虚拟货币强监管 三地均提示ICO风险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对于区块链的规划均始于2016年,从政策态度上来看,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支持区块链技术在区域内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虚拟货币及相关交易的监管。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尽管粤港澳三地相关产业监管主体及制度不同,三地的监管态度并不一致,但在虚拟货币及ICO方面,都主张强监管。
2017年9月份,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叫停ICO,随后广州互金协会发布通知,要求各单位应立即停止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应作出清退等安排,妥善处理风险。
深圳互金协会也发布公告呼吁各会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自觉抵制任何与所谓“虚拟货币”以及伪“区块链”相关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远离市场乱象;我国香港地区的监管主体为香港证监会,香港证监会也曾多次发文向投资者提示虚拟货币风险,认为ICO涉及无牌运营,要求发行方将代币归还香港投资者并取消相关ICO交易;我国澳门地区的监管部门是澳门金管局,澳门金管局也屡次发布通知提示虚拟货币风险,要求银行及支付机构不为发行虚拟货币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近年来,中国大陆对区块链政策逐渐明朗,初步构建起监管框架。链塔智库研究院分析称,大陆的区块链监管框架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主要是以网信办、央行为主体,证监会、银保监会为辅的强监管层,该层的机构主要引导区块链相关企业进行合规化发展,并对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第二层是以工信部为主体的技术监管部门,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区块链相关企业的技术进行标准化发展,并对区块链企业进行评定;第三层是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监管,协会的作用是对政府监管的补充,将政策进行落地,多数协会采取设立技术研究院、成立产业基金等措施,成为整个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抓手。
扶持鼓励区块链技术 广州、深圳力度大
整体来讲,粤港澳地区对“币”“链”态度迥异,实行分开监管措施。即打击涉虚拟货币违法行为、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其中粤港两地都出台明确政策促进区块链发展。
香港侧重对人才的扶持,对区块链人才实行移民加分奖励。去年8月份,香港政府公布了最新的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QMAS)名单,其中涵盖了11个专业,这些专业的专家在申请移民我国香港地区时,有资格获得加分。据了解,其中一个专业领域是致力于“创新及科技专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畴……人工智能、机械人技术、分布式分类帐(账)技术,生物辨识技术、工业或化学工程……”。区块链技术则为分布式分类帐(账)技术的一种形式。
广州、深圳则更为实际,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2017年12月份,广州出台《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这是广州出台的第一部关于区块链产业的政府扶植政策,预计每年将增加2亿元左右的财政投入。去年3月份,深圳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专项2018年第二批扶持计划的通知》提到,区块链属于扶持领域之一,按投资计算,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资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
并且,深圳近年来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探索和研究。
如今区块链技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业内普遍认为缺乏相关政策引导是重要原因,粤港澳地区则具有相对较明确的政策指引,对区块链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链塔智库研究院表示,未来大湾区区块链发展应着眼于以下方面:区域性区块链组织加强湾区合作,增强资源整合;增强区块链软实力,增强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贸易;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法律体系。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