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EO 火热的当前,稳定币也没落下风。然而,监管的视线已经悄然覆盖这两个最近火热的概念。3 月 21 日晚,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会发布《风险提示》,文件提醒警惕「以 IEO、STO、稳定币等名义的非法融资行为,开展相应活动的团队应收驱离」。
就在两天前的 3 月 19 日,OK 集团创始人徐明星在 Twitter 上宣布将推出稳定币 OKUSD,并表示「稳定币将是区块链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在这条 Twitte 内容下,他附文转载了关于 IBM 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全球支付网络的文章。文章提到国际金融巨头 IBM 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全球网络支付系统 World Wire,该区块链系统在提供 72 个国家和 47 种货币支付服务的同时,支持稳定币和加密货币。
不论币圈冷热,稳定币的消息不时传出。甚至在 IEO 搅弄币圈风云时,国际巨头 Facebook 和 JP Morgan(摩根大通)也先后宣布入局稳定币。
当然,布局稳定币的不仅限于圈外巨头,2018 年 10 月份,火币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 HUSD。此后,效仿者屡现。甚至连波场孙宇晨也在今年 3 月初宣布与最老牌的稳定币(USDT)发行方 Tether 共同推出基于 TRC-20 标准的 USDT。
相比此前提出的各种概念无疾而终,IEO 的火热代表了币圈用户对一种新模式的礼遇——落地即得到用户认可。而稳定币则经历了完全相反的过程,从初期备受质疑到受到巨头认可。
但是,诸多各怀心思的入局者,真的能做好稳定币吗?3 月 18 日,美团 CEO 王兴在他的饭否博客表示,「这个世界不应该如现在这样有两百多个独立国家,因为根本不可能找出两百个能胜任货币发行的团队。」
巨头入局稳定币
2018 年一度成为「救世主」的稳定币,与火热到「网吧包场,内幕消息,刷单软件,KYC 倒卖」的 IEO 模式走红相似。而首推机构币安的影响力下,这个新的模式看起来备受用户认可。对竞业来说,也更容易被复制。
但稳定币,并不是个简单的可复制的模式。与任何国家的法定货币挂钩,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连国家都没有能力保证一个货币的稳定运行,良莠不齐的入局者何德何能?
就像此前王兴在饭否上发表的观点,「绝大多数人既低估了稳定货币供应的重要性——高于稳定的电力供应、仅次于稳定的空气供应,也低估了保持稳定货币的难度,尤其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里。」
稳定币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交换媒介开始大面积出现,成功打通数字货币与法币的交换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仅 9 月一个月内,共推出 13 种稳定币。至 10 月初,市场上稳定币数量达到 57 种。模式上延续 ico 风格,短时间内募资上亿美元再度掀起募资狂潮。
这些稳定币大多数锚定美元,极少数与离岸人民币、澳元、日元、黄金等挂钩。但与法定货币挂钩的说法并未让稳定币一直「火」下去,如今,稳定币没能托起圈内人的希望,而是成为有别于加密数字货币的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
理论的可行性被验证,复制者们却得不到相同的追捧待遇。最早出现的稳定币是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Bitfinex 2015 年 发行的 USDT,背后主体公司为 Tether Limited(泰德公司)。如今仍占据稳定币市场的超 70% 市场份额。后来有影响的,如 2017 年 12⽉MakerDAO 上线的 DAI,2018 年 3⽉Bittrex 交易所上线的 True USD 等,一起垄断稳定市场超 90% 的份额。
尽管已有多家巨头进入,但稳定币的盈利模式一直都显得异常神秘。以 USDT 为例,其从 2015 年发展至 2019 年,成为流通性最广的稳定币,但即使 USDT 公开声明盈利途径是依靠银行利息赚钱,始终无法公开的凭证使得大众对此说法有诸多猜疑。
稳定币的运行机制
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锚定的数字加密货币。其本质和目前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里的 token 没有差别,只是与法定货币的挂钩使其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即便市场大乱,稳定币巍然不动。以多次市场大跌为例,当比特币、以太坊在短时间内暴跌 10% 以上的时候,USDT、PAX、GUSD 等稳定币价格依旧可以维持与美元 1:1 的价格。
保持稳定的方式,决定了稳定性的种类。目前稳定币有 3 种:法定货币抵押的稳定币、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无现金抵押/算法式的稳定币。第一种,是目前市场最常见的稳定币,也是我们今天主要分析的对象。其借鉴法定货币「金本位制」,承诺加密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的 1:1 兑换,同时 1:1 备付。
法定货币抵押的稳定币运行机制相对简单,即稳定币发行方相当于传统的银行,具有货币发行权,其根据市场需求发行相应稳定币。跟银行的 1:1 备付金不同,稳定币的备付是将用户买稳定币的法定货币进行等量存储。这也意味着,稳定币发行了多少,主体公司就要在银行存多少法定货币。
这样看来,稳定币的发行商并没有什么可观的盈利点。但实际真的如此吗?
以 USDT 为例,其在 2018 年底发行总量就超过 30 亿枚。按照 1:1 备付金原则,其银行存款也会超过 30 亿美元,但发行方 Tether 公司从来没晒过银行余额,谁也不知道钱到底去哪了,以及在干嘛。
弱监管环境下稳定币的盈利方式隐疾良多。「出于法币进入渠道被压制的现实以及交易成本核算便利的要求,需要稳定币充当法定货币和加密数字货币的中间媒介,稳定币虽然具备相当的盈利想象空间,但受现行法律掣肘明显。」研究员马扬认为,目前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略高于安全性,若法币进入渠道更加顺畅,稳定币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影响。
稳定币是怎么赚钱的
从稳定币的机制来看,用户买币的钱是发行方唯一的资金来源。所以盈利从哪来很明显,但具体怎么来就值得分析。也许会有人认为,稳定币的钱已经被「看住」了,比如 USDT、GUSD 和 PAX 都获得美国纽约金融局的批准才得以发行的,其自身有审计和存管银行。
但目前稳定币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此前资历最老的稳定币大佬 USDT 为了证明自己的 Tether 账户上有发行量同等数量的美元,请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给自己证明清白。但被挖出存款 Tether 银行和律师事务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信度不高的自我审查说明稳定币市场的监管缺失严重。
而在业内看来,稳定币的赚钱渠道却恰恰来自于此。
稳定币的第一种可能的赚钱渠道是超发获利。事实上,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一定额度的超发是被接受的,发行方需要根据市场情况促进流动性,这就使得超发成为一种需要。但对于稳定币来说,超发则是一种监管缺失下的获利情况。
目前发行的稳定币,几乎没有定期公布财务状况的例子。不难想象灰色空间有多大。发行方动辄发行数亿枚,而将等量备付金转入任何交易市场或进行理财,盈利都甚为可观。
稳定币的第二种盈利方式是银行利息,这种盈利模式是 USDT 已公开声明过的。如果按照 USDT 发行方 30 亿枚的发行总量,美国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 0.3% 时,发行方 Tether 的年收入为 9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100 万元)。
发行稳定币一定程度上和项目方融资没有差别,按照传统的操作手法,即使监管政策齐全的情况下,也没有企业会把融来的钱放着不动,会暗自把钱投到别处去,赚取更多的钱。而稳定币在监管等同于空白的前提下,银行的低息与投资理财相比毫无吸引力。
稳定币的第三种盈利方式或是汇率差。对发行方来说,乖乖把钱放在银行里不是最好的选择,即使不像 USDT 一样找个自己的利益方做样子,让投资者放心。保险且短期的获利还是不可避免。汇率差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汇率差进行盈利,也就是「洗汇率」可能是最保险的投资方式了。这种短期多次,灵活易变的买入卖出,类似于汇率服务商。因此即使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也能在最短时间证明账户有钱。
稳定币的第四种盈利方式或是交易所。稳定币的发行方中不乏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因此私下的买卖交易更容易,除去这类短期交易获利。周期较长的拉盘砸盘,做多做空的吸金想象力空间更大。
稳定币现状
稳定币的风口来的快去得也快,在 2018 年底统计的近 60 种稳定币之后,增量基本为零。源于熊市的避险需求,提高加密数字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稳定币,目前也进入了洗牌阶段。
据 Coindesk 报道,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稳定币热潮,实则是发行方通过提供折扣的优惠推动的增长。其得到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假如交易者在把稳定币兑换成美元之前,用其他方式使用它,则双子星交易所和 Paxos 两家发行方会另外给予 1% 的场外交易折扣优惠。
发行方的优惠促销行为,本质上是抢占市场。事实上,2018 下半年,稳定币市场格局开始变化,USDT 的先进优势逐渐被新势力吞噬。现阶段,USDT 市场份额已降至 70% 以下,PAX、TUSD、GUSD 紧随其后虎视眈眈,剩下的数十个稳定币则毫无战斗力和存在感。
但问题在于,「我们需要那么多稳定币吗?」「稳定币真的稳定吗?」
激烈的市场争夺预示着市场已无空间,不到 8% 的稳定币占据超 99% 的市场也回答了人们的疑惑,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稳定币。2018 年 10 月 15 日,USDT 突然暴跌 8%,加密数字货币二级市场的里程碑事件告诫人们:稳定币非但不稳定,并且还能让投资者在空仓的情况下亏损。
因此,即使抛开市场需求,从资产安全的角度看,市场上出现的大多数稳定币,都不能称为稳定币。更多情况下,是出于利益考虑下的跟风行为。
而此次 Facebook 和摩根大通的入局,似乎让局面发生转变。Facebook 拥有超过绝大部分国家的人口总数——27 亿用户,在用户数量上看,发行稳定币的流通性和可接受度较高。而全球最大的投行之一摩根大通,其深入的传统金融领域、先进的金融体系以及拥有的人才和经验,也成为发行稳定币的绝对优势。
监管的到来会让国内的稳定币市场更良性发展吗?红线依旧在,项目方会如何应对呢,让我们持续关注吧!(区块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