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风投(VC)们都在绞尽脑汁争抢时下最火爆的一笔生意——号称“俄罗斯版微信”Telegram的首次代币发行(ICO)预售。
华尔街见闻此前介绍过,主打隐私安全的俄罗斯加密即时通讯应用Telegram目前正筹划通过ICO募资12亿美元,其将创史上规模最大的ICO纪录。
Telegram拟建立TON(Telegram Open Network,即Telegram开源网络),成为继比特币和以太币之后的“第三代”区块链网络,并创建自己的虚拟数字货币。
英国《金融时报》称,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Benchmark、Sequoia Capital等硅谷重量级风投向Telegram表达了参与其ICO的意愿,他们希望投资2000万美元。
美国新媒体Axios则称,至少Benchmark已经和Telegram签了投资协议。尚未签署协议的VC们正忙于修改投资条款,以便被允许投资加密货币项目。
Axios援引一位服务于硅谷VC的律师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新VC投资协议中,明确包含了允许投资加密货币的条款,不过这些新增条款也对投资比例设置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现有的VC基金需要获得有限合伙人(LP)的许可才可以做加密货币的生意,特别是他们要购买虚拟代币的时候。
这位律师现在要花费至少一半的精力用来处理关于加密货币投资方面的咨询。
ICO预售(pre-ICO)通常使用的结构是“未来代币简单协议”(SAFT),这是一种双证券架构,即代币在发行初期作为一种证券,之后随着应用程序或网络搭建完成,再变形为商品。
细节
本次ICO将分为两期,第一期是针对受邀风投机构和内部人士的私募,享受代币折价逾50%的优惠,规模为6亿美元,目前已在进行当中,将于2月结束。第二期面向散户的公募,将于今年3月开始,规模同样是6亿美元。代币公开发行的价格为0.97美元/枚。
风险
与风投们的传统操作不同,用大笔资金投资ICO项目并不能获得对方的股份和期权。
那么,VC们如何退出呢?ICO发行方通常会向投资者提供购买虚拟币或者代币的机会,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卖掉它们。
不过,虚拟数字货币市场以极高的波动性著称,过山车行情才是常态。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机构或政府为这些币背书,它们目前没有受到任何监管。也就是说,投资者几乎没有受到任何保护,本质上是在市场上“裸奔”。
而代币最终变形的可能性极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并无先例可循。因为代币目前尚未接受监管,业界没有确定哪种代币是证券,哪种不是证券的明确规则。
Telegram的pre-ICO项目投资人需要面对的其中一个棘手问题是,如何进行代币分配。绝大多数有限合伙人(LP)还不清楚该如何处理代币。对于FOF基金等投资者来说,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因为他们需要把持有的代币交给合格的托管人,但现在还没有任何托管人拥有持有代币这种资产的法律资质。
ICO属于证券发行的性质,但并未在监管部门进行注册,而且自其诞生以来,频频发生发行人滥用投资人的资金、违背投资承诺、实际上并未开展相关投资等恶行,甚至卷款潜逃事件发生。
因此,全球绝大多数主要国家都对ICO保持警惕,中国甚至认为ICO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因此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封杀。美国、韩国等都有监管收紧态势。
Telegram的全球用户数量在2016年年底便已突破1亿大关。2017年10月,Telegram的全球月活跃用户达到1.7亿,每天发送700亿条信息。每天至少有50万个新用户加入Telegram。
从去年开始,Telegram成为加密数字货币观察人士和投资人所采用的主流即时通讯应用。(华尔街见闻)